流星旅行車

原作: 重松清
編劇: 八津弘幸、松田沙也
導演:福澤克雄、棚澤孝義
知也有限的命運, 只能以遠離我執的想像彌補
後現代主義的另一個支流---時空逆轉
後現代對於知識論的懷疑成就了對知與識的分裂與不信任,因而對現象的存在與解釋,有了前所未有的寬闊視野與詮釋自由, 同時也對於時空限制造成的未知 有相當的敏感度.
所謂的因果, 已經不只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, 關鍵的因素反倒是對於真相的無知.
越來越多的劇作選擇探討記憶與”真相”一直為人忽視的不等式; 記憶,因為個體侷限, 成為矛盾的寫手. 對於每個獨立的靈魂而言,
自身的存在就是最大的限制. 個體的每個當下, 都是對於他者以外之時空的障蔽, 人因而對他者無知對環境無感對當下以外的時空遲鈍甚至產生誤讀.
因而唯有靠著訴諸時空的逆流探討所謂真相的面貌. 然而弔詭的是, 現實中的人類對於這樣的追索只能嚮往而無可身行之.
命定?可能? 不可能? 所謂的限制與局限到底是與生俱來抑或後天養成?
現世的”過往”到底可否改變? 真正的回答竟然是在當下與未來.我們在自己的時空裡愚闇自恃,卻在他人的經驗裡清澈明朗而為之痛徹心扉, 而這種轉換的模式, 不正是以未來改變過去的可能性嗎? “流星旅行車” 引領不相識的兩對父子經歷了這樣鑑他知己的過程.
我們無法逃避死亡, 卻總在活著的時候逃避生命自身.
本劇之所以有其說服力, 就在於真切地反映出”現實”其不可逆的強大. 每次的旅途都是一層發現,緊跟而來的是一份懊悔以及切換現實當下的痛苦. 單方面領悟的一雄, 忠さん除了在無法重來的昨日裡奔忙, 別無所成, 但是難道這樣就沒有意義嗎? 有的, 而這一層意義, 將由”未來”去證明.
雖說所謂成佛的邏輯不見得合理, 但作為彌留狀態的回顧, 卻有跡可循. 然而或許本劇真正的重點, 卻是反向思考, 以生無可戀,的萬念俱灰為始, 以充滿感恩與生機的痛悟結束, 而這其中, 是千千萬萬真相的切片, 因果的流轉, 也是生命在困頓與挫折中滿載希望與期待的證明.
留言列表